食源性疾病的预防
编辑日期:2019/6/19  编辑者:张广芹    阅读次数: 次  [ 关 闭 ]

    夏秋季节为食源性疾病的高发季节,由食品污染而引起的疾病是当今世界上最广泛的卫生问题之一,即使在发达国家也有约1/3的人罹患食源性疾病。1984年WHO将"食源性疾病"(foodborne diseases)一词作为正式的专业术语,以代替历史上使用的"食物中毒"一词。这类疾患有一个共同的特征,就是通过进食行为而发病。

    我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强调,预防食源性疾病应注意以下几点:

1 选择新鲜安全的食品。

  不要购买和食用来源不明及色、香、味、形等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,包装食品应在保质期内。

2 食物要烧熟煮透。

  加工食物时,各部位的温度都必须达到70℃以上,特别是肉类、乳制品等易被病原菌污染的食品应彻底加热,煮透后食用。

3 尽快吃掉做熟的食品。

  食品出锅后应尽快吃掉,夏秋季节在常温下存放不应超过4个小时。

4 妥善贮存食品。

  食品应贮存在60℃以上或5℃以下的条件下,同时要将食品贮存在密闭容器里,避免老鼠、蟑螂、苍蝇等的污染,注意生和熟的食物、新鲜与剩余食物要分开贮存。要牢记冰箱不是保险箱,要定时清洁。

5 熟食品要再加热后方可使用。

  剩菜剩饭不宜贮存太久,低温贮存的食品必须回锅加热处理,回锅加热的温度至少要达到70℃以上。

6 避免生熟食品的交叉污染。

  加工生熟食品的用具(案板、刀具等)要分开使用,生熟食物要分开存放。

7 保持厨房的卫生。

  厨房应当保持整洁,用来加工食品的所有用具表面必须保持干净。接触餐具和厨房用具的抹布应该在下次使用前彻底清洗,必要时煮沸消毒。特别要注意不要在厨房内存放任何有毒物及其容器,以避免误用、误食。

8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。

  饭前便后要洗手,在收拾生禽、生肉、生鱼之后,要再次洗手,方可接触其他食品。

      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,倡导合理营养,控制食品污染,提高食品卫生质量,即可有效地预防食源性疾患的发生。